- 手机:
- 15004571360
- 电话:
- 15004571360
- 邮箱:
- 15004571360
- 地址:
- 全国地区均可回收
中药的用法是根据不同的疾病所采用的内服、外用等治疗方法。清代名医徐大春指出;“病之愈不逾,不但方必中病,方虽中病,而服之不得其法,则非特无功,反而有害。”说明中药在治疗、服用方法上是否妥当,直接关系到处方在临床上治疗效果。
中药的给药途径
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,除了口服和皮肤给药外,还有吸入、舌下给药、黏膜表面给药和直肠给药等多种途径。
图片
口服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。口服给药效果好,除受剂型等因素的影响外,还与服药的时间、服药的多少及服药冷热等服药方法有关。
1
服药时间
清晨空腹时,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,所服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,能迅速入肠中,充分发挥药效 ;饭后,胃中存放有较多食物,药物和食物混合,可减轻其胃肠中的刺激 。
图片
2
服药多少
一般疾病服药,多采用每日一剂,每剂分二副或三服,病情危急重者,可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。
3
服药冷热
临床用药时,服药的冷热应具体分析,区别对待。一般汤剂多宜温服,特别是辛温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,不仅药宜热服,服药后还需要温覆取汗。至于治热病的寒药,如热在胃肠,患者欲冷饮者可服凉药,如热在其他脏腑,患者不欲冷饮者,寒药仍以温服为宜。
图片
中药在使用中的要求
中药在中医整体观念、阴阳学说、脏腑学说、五行学说等理论的指导下,通过辨证论治,用于预防、治疗疾病。天然药物在应用时,对其种植的条件、采收季节、炮制加工以及在应用时的配合运用和服用时的具体方法,都有一定的要求。
中医用药讲究师其法而不泥其方,讲究因人、因时、因地而异。医师可根据辨证论治的具体情况,灵活用药和酌情用量,以保证治疗效果。如三七少量则活血,多量则止血;大黄少则收敛止泻,多则峻下;六神丸少量应用,治疗咽喉肿痛,多则强心;都能说明剂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。
有些中药如麻黄、细辛、半夏、附子、乌头、天南星等用量不宜过大,要按照有毒品种和控制剂量的管理办法要求执行。毒麻中药的剂量要按照毒麻管理办法执行。
上一条 : 春季容易肝火旺,这样调理告别烦躁易…
下一条 : “冬病夏治”迎来最佳时机